立春是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,2018年立春始于2月4日,为农历腊月十九。对于立春,古籍《群芳谱》中这样解释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立也。”立春和人日各地都有不同习俗,如咬春、吃七宝羹等。中医专家指出,这一节气的养生,要注意开始养阳气。

立春养阳有三大“法宝”
与上一节气大寒相比,立春期间的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开始趋于上升、增多。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,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。
其一,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,立春气温还未转暖,不要过早减掉冬衣,以防春寒损伤初生的阳气。应按照《老老恒言》中建议的“下厚上薄”法则穿衣。书上说,“春冻半泮,下体宁过于暖,上体无妨略减,所以养阳之生气”。下体穿厚衣可以保暖,上体略减衣,以保证阳气的正常生发。所以“下厚上薄”是养阳的方法之一。
其二,朝梳头晚沐足,日间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,以养阳气。春天早上梳头、晚上用淡盐水泡脚,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,保健防病。
其三,适当增加甘味食补,以调脾胃之健运。甘味之品在传统医学古籍中记载有很多,如粳米,牛肉,大枣,莲子等。
立春后养生 几个方法能防病
“春捂”得当
中医养生理论强调“春捂”,一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“冬藏”阶段,代谢功能、抗病能力较低;另一依据是受严寒的激发,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量都大大增加,以维持人体产热的高度均衡。当春天来临时,随着气温变暖,体内产热逐渐减少,代谢也随之变化,这时负责保持体内恒温的下丘脑和体内各系统,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调节好。
莫急脱衣
“立春”一过,有些人认为春天到了,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脱下冬装,俏美起来,殊不知这对人体保健没有一点好处。很可能使人体防御功能进一步被摧毁,导致流感、肺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,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。